李凤亮
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
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我会顾问
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,技术、信息、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界、跨区域流动日益加快,为世界经济和人类文化发展创造了全新机遇。在这一进程中,数字化技术作为信息文明的关键构成和文化科技融合的基础条件,已经并将进一步影响文化创新发展的方式和速度。
“数字化技术”(DigitalTechnology)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,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,将文字、声音、图像、视频等多种要素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(“0”和“1”)数字形式后,进行运算、加工、存储、传送、传播、还原的智能技术。数字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、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,是实现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手段。自上世纪70年代起,数字化技术的加快发展和普遍应用,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升级及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的重要引擎,受到各国重视。
首先,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产品更新。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、存储、传播、消费方式及基本形态,文化产品的数字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。传统文化消费的一些对象,如纸质图书、胶片电影、磁带音乐等,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要么逐步消失,要么日渐式微,数字电视、数字广播、数字图书、数字杂志、数字电影等成为消费主流。数字化技术和新型介质的广泛应用,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不断改进,效率不断提高,科技含量陡增,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方式。数字化引发的虚拟浪潮,强化了人们“深度浸润式”的文化体验感,这在3D动画电影的消费中显得尤其突出。影视、动漫在拍摄、加工等环节,借助电脑、多媒体、三维动画、数字特效、数字摄影及数字音乐等复合数字化技术,既能提高产品的质量,又能增强产品的播出效果。如2015年风靡暑期档的国产动画电影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,上映56天实现9.56亿的票房,并已销售至全球60多个国家,海外预售已达到400万美元,创下中国动画电影国内外销售纪录的双高。究其根由,CG动画制作技术的运用,使得该电影的流畅度、技术特效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打斗和扣人心弦的音乐,可与《功夫熊猫》媲美。可以说,数字化技术在《大圣归来》取得骄人业绩的背后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。
其次,数字化技术助力文化产业升级。数字化技术一方面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,另一方面又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。像数字图书馆、数字博物馆、数字艺术馆的不断涌现,往往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使用,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级。为缓解巨大参观人流而推出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,通过播放电影《千年莫高》及《梦幻佛宫》,使游客产生在实体洞窟中无法感受到的新型体验,同时也减少了对洞窟的破坏。数字化技术催生的新型文化业态众多,除Facebook、微博及微信等新兴媒体,还有创意设计、动漫网游、电子商务、网络视频、移动新媒体等。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,新型文化业态呈现出“高特新”等特征。欧美、日韩等无不抓住时机,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其文化产业升级。Facebook、Twitter和Youtube等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新业态企业,中国的腾讯、京东、阿里巴巴,也都以极高的市场需求、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,成为产业升级获益者的标杆。英国《卫报》曾刊文称,以谷歌、苹果、Facebook和亚马逊为代表的硅谷科技巨头正在侵入欧洲的领地,欧洲有可能在数字领域沦为硅谷的殖民地。因此,欧洲应通过反垄断调查、逃税行为调查,以及加强自身统一市场建设等措施发起大规模反击。
再次,数字化技术加快文化企业转型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,一些传统企业已开始利用自身的技能、规模和前期资金优势,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构建竞争优势从而逐步实现转型。在跨媒体时代,出版印刷产业链已发生质的改变,以“内容为王”的出版社话语权正在削弱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数字出版、数字印刷、按需印刷的市场需求,使“内容为王”的传统出版印刷产业链变短,“内容与技术并重”已成为出版印刷产业链的时代特征。印刷行业的企业,只有利用数字化技术延伸到互联网、智能手机等多媒体的领域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数字化技术还引发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,孕育出一批文化航母。2003年,当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普遍遭遇发展瓶颈,以单一电子产品为主营业务的深圳华强集团亦一度陷入困境。华强集团提出“文化科技产业”概念,成立华强文化科技集团,走上了“文化+科技”的企业转型之路。近年,企业运用计算机、声光电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,打造出中国第四代主题公园、环幕4D电影、悬挂式球幕电影、巨幕4D电影等十几种特种电影形式,并自主研发推出世界上第一套180度环幕立体拍摄系统、“三维立体渲染基本模型”、“动态跟踪和校正”等几十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,为华强成功转型奠定了技术基础。如今,以数字体验为业态模式的华强方特乐园不仅遍布国内,其环幕4D电影、数字动画、主题公园还远销各国,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。
全球文化产业日益呈现信息化、虚拟化、体验化、跨界化、国际化等新特征。推动文化创新发展,应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水平,当前应着力做好几项工作。
一是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,突出顶层设计,不断提升前瞻性战略研判能力。国家应抢占全球新一轮数字化技术的制高点,大力推进实施国家数字化文化工程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,优化数字化技术发展布局,加快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+、文化+、创客+的结合。如十三五规划建设指出的,在实施《中国制造二○二五》过程中,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、设计、生产等环节渗透,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、智能、精细转变,打造制造强国。
二是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技术创新的引擎作用,促进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,培育新兴业态向市场需求的转化应用。进一步推进与文化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字、信息、互联网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,研发未来互联网、大数据处理、人机智能、高性能计算与服务环境、虚拟现实与智能表达等重大技术系统和战略产品,打造一批文化科技共性技术平台,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化技术全面深度融合发展。
三是进一步培育文化消费市场,以数字文化消费牵引数字技术提升。要抓住正在成长的网络一代,培育和拉动适应互联网、移动终端等载体的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,不断促进和拉动动漫游戏、网络音乐、电子图书、APP等数字文化消费。同时,要加强城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,继续培育城乡居民在图书、影视、音乐、展览、演艺、文化旅游等大众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消费意识。
四是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,为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提供人才支持。文化创新发展和新型文化业态,迫切需要一批年轻化、有创意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。高校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,创新培养模式,强化实践实训,通过跨科际、跨行业、跨校园、跨国境的协同合作,培育一批创新型数字化文化科技人才。同时,要加大对中小学生的数字教育和创客孵化,提升其信息化素质,培养未来的数字文化产业生力军。